Genome Biol | 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多倍体及着丝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着丝粒,即染色体上如同“腰部”的关键区域,是确保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够被精准、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的核心结构。尽管其功能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着丝粒的DNA序列却是基因组中进化最迅速的部分之一,这一现象被称为“着丝粒悖论”。在多倍体植物中,这一悖论显得尤为复
着丝粒,即染色体上如同“腰部”的关键区域,是确保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够被精准、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的核心结构。尽管其功能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着丝粒的DNA序列却是基因组中进化最迅速的部分之一,这一现象被称为“着丝粒悖论”。在多倍体植物中,这一悖论显得尤为复
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是物种形成、遗传多样性拓展及作物农艺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前期通过远缘杂交成功创制了一系列四倍体和六倍体合成小麦材料,系统揭示了异源多倍体小麦早期世代中rDNA (Guo
高丛蓝莓起源于北美,如今在中国被广泛栽培,其产量和面积逐年增长。拥有多套基因组的多倍体植物通常表现出更有利的遗传特征。自然界中植物通过杂交过程的未减数配子形成多倍体,此外人工诱导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同样可以培育同源多倍体。这种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
④与其他个体群存在地理分布差异等。物种还有亚种、变种、品种等细分。例如,犬属包含了 6 个种的豺、狼和郊狼,它们虽有共通的性状,但地理分布各异且不互相交配,因此都是不同的物种。但由狼驯化而来的家犬可以与它们在自然状态下交配,所以视为亚种。